太原成人高考报名考试网  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通知公告 > 正文

【涨姿势】你可能不知道的元宵节小知识

作者:liang / 日期:2019/2/18 15:08:38 / 浏览量:

【涨姿势】你可能不知道的元宵节小知识


  2月19日,正月十五,迎来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——元宵节。

 

  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,元宵节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。元宵之夜,大街小巷张灯结彩,人们赏灯,猜灯谜,吃元宵,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,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。在国外,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。

 

正月十五元宵节,

这些传统习俗你还记得吗? 


◐ 吃 元 宵 

  正月十五吃元宵。元宵又名汤圆、说团、圆子等。元宵节吃元宵,是全国各地的共同习俗。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,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。开始元宵称为“汤圆”,因它飘在碗里,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际。 


 闹 花 灯 

  元宵放灯的习俗,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,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,社会富庶。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,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。中唐以后,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。唐玄宗(公元685--762)时的开元盛世,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,燃灯五万盏,花灯花样繁多,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,广达20间,高150尺,金光璀璨,极为壮观。


◐ 耍 龙 灯 

  耍龙灯的主要道具是“龙”。龙用草、竹、木纸、布等扎制而成,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,多见九节龙、十一节龙、十三节龙,多者可达二十九节。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,不宜舞动,公供观赏,这种龙特别讲究装潢,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。还有一种“火龙”,用竹篾编成圆筒,形成笼子,糊上透明、漂亮的龙衣,内燃蜡烛或油灯,夜间表演十分壮观。


 踩 高 跷 

      踩高跷,是汉族传统民间活动之一。踩高跷俗称缚柴脚,亦称“高跷”、“踏高跷”、“扎高脚”、“走高腿”,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,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在广场进行表演。踩高跷技艺性强,形式活泼多样,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,便于远近观赏,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,因此深受群众喜爱。

◐ 猜 灯 谜 

  猜灯谜”又叫“打灯谜”,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,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,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。猜灯谜也源于民间传说,说是一位势利的财主,侮辱一位家境贫寒的书生,书生一怒之下在元宵节以诙谐的灯谜巧妙地痛骂了财主,后来就演化成了元宵节猜灯谜了。

  


元宵节寄托着人们追求美满的愿望,

满含着对新一年美好的祝愿。

 

 

还有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

 
 

元宵节小知识

 

 

 

   1  古代情人节


 

  那句“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”说的就是这天。

 

  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,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。不少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心上人,因此元宵节也造就了无数良缘美眷,也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。


众里寻他千百度。

蓦然回首,

那人却在,

灯火阑珊处。

——辛弃疾《青玉案.元夕》

 

 

   2  正月十五为何称为“元宵节”?

 

 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,据说是汉文帝时为“平吕”而设。公元前180年,大臣周勃、陈平扫除了吕氏家族的势力,拥立汉文帝刘恒登基。因为汉文帝登基的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,值得纪念,因此刘恒大赦天下,与民同乐。以后每到这一天的晚上,皇帝都要出宫游玩,张灯结彩,与民同乐,以示庆贺。

 

  因为那时人们把正月还叫“元月”,把夜晚叫“宵”,所以叫“元宵节”。到后来,司马迁创立《太初历》时,把元宵节定为重大的节日。

 

  “星月当空万烛烧,人间天上两元宵。”元宵之夜,大街小巷张灯结彩,人们赏花灯,猜灯谜,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,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。

 

 

 

   3 元宵和汤圆,你分得清么?

 

元宵和汤圆并不是同一个物种

汤圆是像包水饺那样包出来的

而元宵是馅料和糯米粉滚出来的

来看这三个动图吧

 

 

北方“滚”元宵

 

南方“包”汤圆

 


“春到人间人似玉,灯烧月下月如银。”

 

这个又叫上元节、春灯节的传统节日

 

寄托着中国人追求团圆和美满的愿望

 

记得吃一碗汤圆儿,愿人月两团圆!

Copyright © 2016 太原成人高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新矿院路 / 网站备案号:晋ICP备2020014653号-2